不論是以哪種概念來做為買賣的依據,
財務報告,技術分析,
談的都是過去。
重點是,從過去的這些事,是否做什麼樣的下單決定。
前幾天看到艾蜜莉分析中碳,
從財報、產業、價位,都已經到了她的買進便宜價。(約95元)
但是,她出手了嗎?
她說她沒有,
要再看原油。
當時而以技術線型來看,中碳均線全向下,是不會切入。
從財報已達便宜價。和技術線型向下,看似相反的觀點,做的決定卻是一樣。
但目前,中碳已從艾蜜莉的便宜價彈升,短期的技術線型也全都翻揚…。
再看另一檔走勢和中碳完全不一樣的,飆股聯電
在過去一星期馬力加足往上衝,KD指標連續鈍化。
有人又在分析聯電過去的技術線型,blablabla,何時跌破就是加碼時機,blablabla。
重點是,
當時的加碼,要抱到現在嗎?
而聯電目前的價位,是要買還是賣?還是持有?
除了那些以談論過去來開課、出書、訂閱賣錢的人,
大部分的股民,談的過去,都是為了輔助現在做決定,而現在的決定,就是未來能否賺錢的關鍵。
所以有可能同樣是飆股,有人買到聯電卻沒賺到。有人買到恆大康那香卻慘賠。有人買聯電恆大康那香卻大賺
如果談得嘴角全沫,作法卻和講的不一樣。那是否要想一下,為何言行會不一致。
如果談得嘴角全沫,卻完全沒有行動,或是無法講出下一步要如何行動。和清談的差別在哪?
---
前幾天看到李冠嶔說他們推薦廣運被譙的事。
他說短短時間,就賺了4、50趴,
聽到研究員說廣運其實沒接到單,就獲利了結了。
他也反譙網友,不付錢還叫叫叫。
李冠嶔的重點似乎是在於,不論他看好廣運的接單是對是錯,在他知道沒單時,他就出了,有賺還賺不少跑了。
網友的重點比較像是在,他看好廣單接單,其實卻沒接到單。
發現其中差別的奧妙了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