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分析-授權陷阱何其多 獲利有撇步

工商時報

 

新藥和創新醫材產業的發展,由於開發期長、風險高,加上台灣市場小、資金不足,在無法承受長期的風險下,授權被視為獲利方程式;但其中的迷思和陷阱不少,不僅不保證成功,好的案子也可能因授權對象不對而「胎死腹中」。

 

以授權案來看,有的是產品區域的授權,例如智擎的安能得、寶齡的拿百磷、藥華的P1101、基亞的溶瘤病毒新藥OBP-301和益安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XPro System(IVC- C01)等,這些產品相當於賣出藥證,通常會有較高的授權金,和未來上市後約有7~15%間的銷售分潤。

 

不過,新藥由於風險較高,授權里程金是隨著成功機率而定,也就是說愈後期愈高,而醫材是因在動物實驗時約略可知成功機率,因此,授權金是前段就很高,上市後反倒沒有太高的銷售權利金分潤。

 

還有的是市場的行銷和生產授權,像中裕的愛滋藥新藥TMB-355(Trogarzo),就是授權The ratechnologies(簡稱TH)行銷北美和歐洲,藥證歸屬是中裕,因此,整體授權金雖然比較低,但銷售分潤卻很高,大多在五成以上;而太景的太捷信抗生素,則是生產和大陸銷售都委由浙江醫藥,對方的銷售布局策略和生產成本和良率就分外重要。

 

對資金短缺的創新型公司而言,授權是最佳的獲利方程式,但授權案卻不一定表示產品就會開發成功;有些藥廠為了消滅競爭對手,會透過授權,只支付首筆簽約金後,即將該開發案束之高閣。

 

另外,也有像日本大塚製藥當年以2億美元拿下醣聯尚在動物實驗中的的新藥後,就一直沒有新的進度,後來把該新藥還給醣聯繼續開發。

 

目前頗受矚目的基亞與Oncolys 500億日圓授權案,雖然基亞拿到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的簽約金,但後續的階段里程金,則要視該新藥的臨床,以及未來上市銷售狀況入帳。

 

此新藥還將面臨授權廠商日本中外製藥承接後的開發概況,主事者對產品策略的布局、人事的變化,以及可能面對的競爭對手概況,都是考驗。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來福也來富 的頭像
    來福也來富

    狗屎or黃金

    來福也來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