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neyDJ新聞 2019-06-27 12:59:42 記者 趙慶翔 報導

貿易戰發展至今,台灣安控產業絕對是時常被提起的「受惠廠商」,但是發展至今是否確實看到新機會?全球安控產業真的大洗牌?台灣又能否在當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都是值得持續追蹤的議題。目前觀察下來,短期而言,大廠確實有美麗之處,美國市場轉單流入,但長期而言,紅色供應鏈仍有內需與非美國市場的大餅,台灣廠商仍具挑戰,但能否在產業當中透過技術升級,或者找到利基市場,就得各憑本事搶得先機了。

紅色供應鏈銷售集中內需

安控產業當中穩居龍頭的中國廠商海康威視,如今在全球,幾乎每4台監視攝影機就有1台來自中國。在中國,安全城市的概念興起下,從入境到中國的那刻起,處處都有攝影機對著自己,用「天眼」抓逃犯的例子層出不窮,最著名的就是去年中國警方在張學友的演唱會上抓到80名逃犯的例子。近期外媒甚至實地測試,到底犯罪後到被逮需要多長時間,實測結果發現,只要7分鐘,就落入警方的囊袋之中。

以海康威視為例,2018年營收498.37億元,年增18.93%,每股獲利1.24元,優於前年1.03元成績。進一步觀察營收結構,依照地區來看,銷售中國內陸約佔營收71.5%,境外則佔營收28.5%,當中包含150多的國家地區,光是境外營收就超過142億元,規模大約是台灣最大安控廠晶睿(3454)接近3倍之多,從這點來看,知道台灣安控廠面對的是多大的巨獸。
 

 


如果真的像先前消息指出,川普把海康威視列入黑名單當中,不得銷售到美國市場,但殘酷的是,海康威視仍具有中國內需市場,而剩下境外營收142億元當中,若少了美國市場,公司勢必在其他地區布局更積極。對台灣廠商來說,美國市場當中又有多少是台灣廠商可以分得一杯羹的呢? 其他地區的價格壓力恐怕更加劇,可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攝影機背後有什麼才是重點

過去台灣安控廠商集中業務在替歐美代工,因此在紅色供應鏈以低價競爭崛起之後,許多台灣廠商立刻感受逆風,甚至是瞬間擊潰許多小規模的純代工廠。為了避免未來再受到產業衝擊,當時已經有部分廠商開始尋求新業務,或者開展自有品牌。 

業內人士說明,過去安控市場很小時,只要做好攝影機零件就好,後來借助系統整合商的力量,開始切入終端裝置,市場逐漸變大後,能否提供一站式服務,貼近終端需求,變成生存關鍵。貿易戰影響下,可以說是再次檢驗這幾年來,台灣安控廠商到底準備好迎接新機會了嗎?

物聯網讓各個產業變得更智慧,安防不僅是布建硬體設備,更是要將軟體技術放入當中,像是智慧零售當中,除了監視攝影機記錄影像之外,能否進一步分析影像的資料才是關鍵,甚至是臉部辨識功能,分析客群與消費習慣,對於資料分析的能力很重要。除此之外,像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都是可以著力的方向。


台灣機會又在哪裡? 業內人士認為,加值服務是重點,能否提升系統的價值,將是新的思考方向,像是先尋找一個夥伴,這個夥伴可能是軟體廠商、系統整合廠商,透過跨界的方式建立生態系統,提升價值後,客戶也會願意花更多的錢。

美麗之一: 異業結盟,提升軟體能力

顯然硬體已經無法與中國廠商正面流血衝突,要如何提升廠商價值將是存活的關鍵,當中,如何提升軟體能力將是關鍵,有效整合產業優勢,提升品牌價值。

目前台灣安控廠商多自行利用現有資源,發展軟體能力,但是短期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當中仍有難度。業內人士認為,由於軟體開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產業升級的時候,台灣廠商單一力量小,現在要透過打群架的方式,建立生態系,將整體成本下降,提升產品與廠商價值。
 


(圖片為: 晶睿董事長陳文昌)
 


晶睿董事長陳文昌表示,全球對於資安需求、AI趨勢下,公司持續在邊緣運算技術拓展,從裝置到完整解決方案。據了解,目前晶睿自行開發軟體,以及異業合作方式,未來也不排出透過收購或其他方式,提供更完整的方案給客戶。

美麗之二: 產品差異化,尋求利基市場

除了提升軟體能力之外,能否將產品與市場差異化也是關鍵,且台灣安控廠商儘管規模小,但商業模式彈性也大,對於客戶來說,也是一大競爭力。

像是台灣部分廠商跳脫過去純IP CAM業務,開啟新業務模式與應用,就是要找到利基市場,站穩腳步。像是欣普羅(6560)基於自身技術涵蓋影像處理演算法、感光元件控制整合技術,可根據客戶各種特定用途與規格進行客製化設計,像是近兩年鎖定歐美教育市場,與客戶開發實物投影機,能將桌面上的實物,包含紙、物體等都能投影至螢幕上,甚至是大型運動場館的人臉辨識等都是開發方向。
 


(圖片為: 欣普羅實物投影機)


昇銳(3128)同樣基於影像技術,布局車用產品,包含歐美大型車隊的倒車系統等,未來公司也將研發鎖定車隊管理系統平台,盼提升軟體能力,提供客戶完整方案,目前車用產品的營收比重也來到一半以上,提升自我價值。

哀愁: 能否落實跨界共生是關鍵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攝影監控系統的需求市場,包含硬體廠商海康威視、大華等,加上中國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軟體廠商,軟硬體結合之下,在中國市場當中建立起層層的安全防護網。當中,中國政府的力量積極,也是將軟硬體廠商緊密結合的關鍵,但台灣政府對於商業介入程度低,能否確實落實產業結盟也是未來發展關鍵。

若台灣安控廠商能夠結盟,對於垂直或水平的業務發展都是機會,也能以較大的規模合作,但長期而言皆是各自發展,要能找到一個大家所信服的領導者將產業有更完整的拓展確實有困難,或許短期之內,還是需要各自努力,自行尋找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福也來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