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年台幣對美元貶值,

但是每每當財報揭露,卻常常看到匯損匯損匯損…侵蝕了很多獲利

雖然有的是因為產品分散市場,分散到了貨幣更弱勢的國家,

但這些公司懂得要做美元避險(之前也常被討論到匯兌收益當獲利),

甚至有的公司還成立了專門小組來操作匯率,

為何還會操作成這樣呢?

這要是深究下去,可能會變成要討論匯率避險必不必要…

 

但反正公司都做避險了,結果避出了一堆損失,

(像是油價避險也是這樣…)

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TRF事件

 

 

台灣的銀行雖然因為低利差常被看衰…

但人總是會找到出路,資金太多,財富管理出頭天…銀行獲利也上天

 

 

結果人民幣慘賠,TRF就出事了…

 

而爆上抬面的原因,大概就是贏了惦惦,輸了不甘心…

甚至是輸了以後,才發現,這款商品好像不是很有利啊…(咦…,之前有連動債…)

 

然後就有銀行被罰了…

 

然後就有人輸了要賴帳,找上立委。敏感的還是中資…

 

 反正就是很慘烈…

 

而最讓人感嘆的,

是以下兩家曾經非常賺錢、績優,

這幾年卻面臨轉型的公司。

而出事後,這兩家公司的處理方式也大不相同。

 

 

心得

一、要不要匯率避險,是門大學問

二、避險工具這麼多,為何會想要選擇用保證金(槓桿)、而且下跌要雙倍賠償,且有綁約年限的TRF呢?

比較合理的邏輯,可能是,

1、看好人民幣會一直升值,不想用鎖匯率的方式,只賺固定價差。

2、看好人民幣會一直升值,用保證金方式,可以獲利翻倍。

而且剛好資金往來也有人民幣,所以可以承作(但有綁約耶…)。

避險,好像反而變得是比較次要考量,也才會在趨勢反轉,大賠之後,才發現商品怪怪的

不知以上的推論有沒有問題

三、趨勢向上時,好像不會反轉。但大老闆都不會想到,一多對應一空,如果趨勢不會改變,哪來的空方送臉給人巴呢?

四、公司用子公司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

 

 

另一個避險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福也來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