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小資,這陣子台灣最常提及的現象,

但很常聽到「薪水再低,也要理財投資」

然後就是什麼複數效應blablabla的…

而因為低薪,

以前每月投資3000元,

現在都有說每月1000元了…

 

但想一下,

以之前對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有提出不解之處,

來推幾種狀況

一、投資可能讓人以複數方式累積財富,但非絕對,有風險。以配股配息來說,就不見得會填權息。

二、以買股來說,配股配息要課2%健保補充費、可扣抵稅率被刪減後,平均多付出的稅率約為7%。這是必然…

 

也就是說,如果小資族的所得稅率是5%,那小資投資的稅率是14%(5+2+7)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觀點是,

今天沒吃1顆棉花糖,明天就有2顆

但投資是,今天沒吃,明天可能變2顆,也可能變半顆…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指的是遞延享樂…

也就是投資的本錢哪來,犧牲原本今日可以揮霍的錢來的,寄望明日會翻倍…

 

但如果

一、遞延享樂(自願)的結果,是不確定能否獲利(風險)

二、但不確定能否獲利,卻必然要付出是原本將近三倍的稅(5%變14%)

 

這種遞延享樂還有多大誘因呢?

這種稅制是在變相懲罰願意投資的小資族嗎?

這種稅制不會影響小資族投資的意願嗎?進而讓小資族更難翻身嗎?

 

如果說,小資族的人口很多(報載月薪3萬以下的,有300萬人)

為何反應這種稅制不公的聲音,要比那些大戶條款要小很多,甚至是沒有聲音呢?

 

即使是國民黨地市選舉大敗,內閣要總辭,

似乎也看不到這種稅制有要被檢討的聲音。

聽到的都是大戶條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來福也來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